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将进酒李白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李白为何经常喝酒呢?《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解题2、《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赏析赏析课文第一节……天上来,……不复回。韶光容易逝黄河源头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赏析……悲白发,……暮成雪。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感伤之情作用:1、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2、为李白“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欢乐之情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饯别校书叔云》愤激之情赏析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乡”的下场。同病相怜小结课文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君不见……”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3、三种主要情感:(1)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