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进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安徽省肥西县特殊教育学校张淑荣1关于后进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摘要:班级中有些学生情感淡漠、不知道关心帮助别人,有些学生自由散漫、贪玩、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没有明确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后进生。如不能很好的引导,小则害了这些聋生,大则影响一个集体,一个班级的发展。因此把眼光投向他们,关注他们,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以及在这方面的大量工作,我发现转化后进生是有窍门的,只要找到后进生的问题根源,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将他们转化的。关键词:聋生后进生转化班级中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和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聋生,他们往往情感淡漠、不知道关心帮助别人自由散漫、贪玩、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易与老师发生顶撞,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如不能很好的引导,小则害了这些聋生,大则影响一个集体,一个班级的发展。本来聋校的班级日常工作就很烦琐,再加上后进生多,情况复杂,思想品德型后进生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又不求上进,不听教导;学习型的后进生又跟不上学习节拍,拖全班的后腿,使不少教师产生厌烦的情绪,对后进生又恨又怕,管也不是,不管又不行。现在,后进生还存在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后进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聋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必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隐患。因此,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首先必须了解后进生的问题所在,是学习差,还是品行差?是各方面均差,还是仅某方面差?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所有的后进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类,如有的可归为思想品行差,有的归为学习成绩差,有的是双差生。只有归类正确,才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一、分清类别因材施教后进生主要包括学习学习型后进生、思想品德型后进生等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根据其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1、学习型后进生这类后进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他们大都自卑心理严重,但自尊心又太强,易“破罐子破摔”。上课往往跟不上节拍,简单的东西弄不懂想问老师,又害怕老师嘲笑,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思索,发现这群后进生往往长期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容易被老师忽略在一边,缺乏老师的关爱与关注,长期下来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要想让这些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就必须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更有效。“亲其师信其道”。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聋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聋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聋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聋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后进生长期受到歧视,他们对一切都表示怀疑,对老师产生对抗、厌烦的情绪。消除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聋生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型后进生往往长期以来成绩差,因而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聋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聋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聋生一份关爱,多给聋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由此可见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可以在班级鼓励,家长会上鼓励,面对面鼓励,还可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批上鼓励性的话语。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