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安居中学加利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小结说教材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的具体特点。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三)三维目标的确定。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天气”的内涵是多变的、短期的,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交通、军事等密切相关,而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由于天气符号、卫星云图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针对以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说学法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了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的重要,说明天气和我们人类的生产好生活息息相关。2.预习小组讨论得出教学目标,提问:“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3.我对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的学生作出肯定评价后,让学生继续观察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通常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4.描述完后,学生总结回答时,我对学生给出的每种答案都作出适当评价。当有些学生混淆“天气”与“气候”概念时,我会出示一些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话语如:“我们随州一年四季分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辩别它们分别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从而让学生知道天气的特点是多变的、短期的。5.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小结到:由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见,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张关于丰收、洪涝、狂风的图片,学生看完后,再由让学生议一议天气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影响?6、在以上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始终贯穿其间,这样通过创设真实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实践能力。7、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简单天气图。”8、先由我说出并解释一些民间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等,意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具备看云识天气的能力,由此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