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角色的认识执笔:刘丰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学校生活的不同侧面,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是教师的基本角色。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们常常把教师看作活的教科书,教师俨然是知识的化身。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缺乏造诣的教师,则不能很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同样,满足于已有知识,缺乏求知创新精神的教师,也难以胜任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出类拔萃就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善于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为教师的热情所感染,从而自觉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当今社会对教师的美好形象屡有玷污,都是因为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蛀虫而导致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敬业爱岗的,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项良心工作在做。(二)、教师是班级的有权威的领导者,一个班级形成之后,尽管教师常常把部分职责委托给少数班干部或积极分子,但是教师具有的领导功能仍然是无法替代的。此外,学生中还存在许多文艺的、体育的和各学科的非正式小团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则会自觉地充当这些团体的领导和顾问。即使是班内有一些落后的非正式小团体,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如果教师过于放手,没有耐心去引导学生,就会导致班级管理涣散,团队没有凝聚力,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也不会好。(三)、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模范公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教师的道德和学识在学生乃至公民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这种威望使教师会自觉地扮演一个模范公民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无疑是他们崇拜与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极易被学生看作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准则的人。如果他的行为能够与自己的说教相吻合,学生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不相吻合或者发生对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四)、教师是纪律的执行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情境,制定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判断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并施以奖励或惩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使每一个学生都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最终能在班级里形成自觉的纪律。当自觉的纪律形成之后,教师将不必为课堂纪律而烦恼,他们在课堂里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教得好,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去贯彻纪律。这样,教师的安全感和胜任感会感染学生,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使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不善于处理课堂纪律的教师则常为学生的纪律问题而烦恼,或者通过训斥学生、甚至体罚的方法来维持纪律。如果教师纪律执行者的角色超过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时,就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活动。这也正是我们平时在教学活动中颇感刺手的问题,老师们经常都会抱怨学生不听课,班级纪律差,成绩抓不上来。老师一节课上不到5分钟就要强调纪律,一节课下来与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五)、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他们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很像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希望教师也能像父母那样对待他们。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其父母的化身。在中小学,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地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像父母那样充满着热情、期望和关怀。教师工作之所以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来获得情感体验的。如果做不好这个代理人的角色,对学生没有爱心,动不动就大骂或体罚学生,这样只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恐惧感,不敢亲近老师,甚至厌学。(六)、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热情关怀,就有可能扮演朋友与知己的角色。学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困难、忧虑、牢骚、过失和个人问题告诉这样的教师,甚至会倾吐连父母都不愿告诉的内心秘密。然而,教师在扮演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这一角色时,应该认识到师生关系不能完全由个人情感所支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