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实验结果,追求求实精神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实事求是”更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平时教学中的点滴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良机,在学生的探究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实验研究“油和水的吸热和散热的快慢”时,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0个小组中有1个小组出现不同结论。他们汇报认为: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我就和全班学生仔细分析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发现数据确实证明是上述结果。我就说,他们一组的实验数据的确说明“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结果应当是“水吸热慢散热也慢,油吸热快散热也快”。可是他们小组却不服气,认为他们的实验数据没有错,数据就是事实,事实就是那样。我没有办法说服他们,于是就再次和全班学生一起找原因。终于发现:原来这一小组使用的石棉网出了问题,一块石棉网是完好的,另一块石棉网中间坏了,同时加热时,坏了的石棉网上面的水吸热反而比油要快。由于我课前准备时没有细心检查,导致他们组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就让这一组用两块完整的石棉网重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一样:油比水吸热快散热也快。我乘机利用这次机会表扬了他们小组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此次状况虽然影响了本课教学任务,但是让我看出我们的孩子尊重实验结果,有着一种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科学研究应当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要“事实”,又要“求是”。我们既要尊重事实,又要追求真理。科学探索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究历程中养成科学教养,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学习、生存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热情,以及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念,最终形成完满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