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97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2)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成功与失误并存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9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深化,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标提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第22课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3)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____________。(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_______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2)背景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肆意搜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建设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①优先发展_______。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重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_。长春初步基础沈阳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①农业:参加____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高潮。3.三大改造(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公有制经济体系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图“红色资本家”导读: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思考: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特殊政策”和“和平过渡”分别指什么?提示:“特殊政策”指和平赎买政策。“和平过渡”指实现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1)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农民有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国有制,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时间:1956年。探索与失误(3)内容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__。农业国工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