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说课单位:怀化市新晃县贡溪中学说课人:徐亚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是学习全章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分三个阶段,依次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挖掘,以着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压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3、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简单的计算及应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4、教学用具:小方桌、细沙、砖块、、铅笔、白纸、碗、石块等。二、说学情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发现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由于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影响,以为压力就是重力,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干扰。为了不冲淡本课“压强”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部分内容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本着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物理知识的教学主要是探究过程的实施这一观念。学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推理法,以此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四、说教学程序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关图片,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1、蝉的口器为什么能插入树皮?2、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3、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两个人,一个陷入雪地里,另一个则没有陷入呢?4、在冰面上救落入冰窟窿里的人,为什么是爬过去,而不迅速跑过去?5、石块破裂,钉子会刺入“功夫大师”的身体吗?如果是你,你敢这样做吗?对以上问题,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你们猜得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此时学生的兴趣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FFF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力。教师演示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用手压墙上的书,书对墙的压力是手给的,不是由重力产生的,方向垂直于墙,而不是与重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下。)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学生通过活动,自然提出所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小实验将两手用力的挤压你的两腮,感受腮所受到的压力。分别用两个指头抵住铅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通过以上感受,猜想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与哪些因素有关?以上图中的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压力的概念。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①、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猜想和假说: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亲身体验进行大胆的猜想。③、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器材和教材图14.1--3进行设计,根据实情不用泡沫塑料,改用沙子和海绵。①②⑤④③⑦⑥⑨⑧④、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