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学习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有人读有书看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老师每天早读、午后坐在班里静静地看书,当孩子们看见老师陶醉于书香时,时间长了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捧起一本书籍。教师把阅读中的小故事给学生分享,有时故意留下“悬念”,调调学生的“胃口”,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教师把阅读中的小故事给学生分享,有时故意留下“悬念”,调调学生的“胃口”,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自己到书中去找答案。在班级里放置一个图书角,可以号召孩子们的力量,从家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其他同学们随手可拿、随手可阅。也许,有一天,最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被书籍吸引。在每周的某一天,定为图书交换日。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已看过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换。充分利用班级中的这一优势,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及时更新。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二、有时间和空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把阅读主题作为班级文化的主体,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蜘蛛夏洛等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三、有方法和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明白阅读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能口述出书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老师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时,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书本。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有趣的片段,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