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样做教师驾鹤路小学钟欣怎样做教师?可能每个人都想过,但是又都没有认真想过。我在认真阅读了《今日怎样做教师》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下面就想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众所周知,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但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不断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教学”时,这个教师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由此可以说:教师的“本职”虽然只是教学,但真正做好“本职”的教师总是处于某种研究状态。小学教师的研究并不一定意味着阅读大量的专著,也不一定意味着要整理成为宏大的研究报告。真实的研究是教师想办法解决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设法去解决,这就是出色的研究。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善于把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讲,首先,我要扎扎实实参加校本培训,为自己搭建学习平台,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等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我在每个学期重点解决一至两个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合作式研究。降低科研难度,打破神秘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研究者。其二,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平时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出现问题时,教师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并不能解决问题。当教师凭借个人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获得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支持。这个时候,教师就应成为行动的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别人的教学行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归纳和演绎,只有这样才能步入研究者的范畴,把行动和研究自然地结合起来。其三,教师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比如说,有时候学生超水平发挥,提出一些超出备课时想象的问题,我会把它们一一记下,记下解答后的感悟,记下解答留下的遗憾。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反思”。我们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以使我们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另外,小学教师总是很忙,忙得几乎没有了读书的时间。教师曾经是“读书人”,一旦做了教师之后,却少有人还在延续“读书”的生活习惯和保持“读书人”的身份。针对这种现象,我还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动笔的习惯,使读书不仅是自己的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而事实证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读书多,知识面广的教师会受到学生更多的欢迎。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是要让我们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这时我们一定会惊喜的发现,我们的教学不再满足以往的浮浅课堂上将充满智慧的对话,涌动情感的交流。有了这样的钻研探究精神,我们就有了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就有了解决困难的机智与灵感;我们的想法和谈吐就会与众不同,时时散发出个人魅力。老师们,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