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象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原子内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4、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5、量子力学模型(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波粒二象性。小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量子力学+2He+18Ar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0Ne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核电荷数电子层原子核+1H+8O+12Mg+15285二、原子结构示意图P+15第1层第2层第3层K层L层M层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数2851、原子结构示意图(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最外层最多容纳18个。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19289+12102+312ABC请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注意:任何原子都有趋于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因此活泼的原子会发生电子得失+1028+22+18288HeNeAr思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多少时为稳定结构?问题解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见P29+12Mg+8O+12+8Mg2+O2-+12282失去电子+1228MgMg2++826+828得到电子OO2-微观:每个Mg失去2个电子形成与Ne一样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Mg2+,每个O得到2个电子形成与Ne一样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O2-,带正电荷的Mg2+与带负电荷的O2-相互发生电性作用,形成稳定的MgO.结论1、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MgMg2+失2e-(带2个单位正电荷)2、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OO2-得2e-(带2个单位负电荷)⒈金属单质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元素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NaMg2O6Cl-1⒉根据Na、Mg、O、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推断其氧化物和氯化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将结果填入下表: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Na2O、MgO、NaCl、MgCl2问题解决+111+22-2211问题解决①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目)原子②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得到电子(化合价=-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可能变化吗?核外电子可能变化吗?•从Na到Na+,化合价如何变化?核外电子变化了吗?•从Cl到Cl-,化合价如何变化?核外电子变化了吗?•得(失)电子数与化合价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归纳与总结!•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2个或者8个电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都有变成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趋势。•活泼金属通过失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活泼非金属通过得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的得失结果--------离子的形成•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数目--------元素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