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人文素质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点低、认识差,大学人文教育有很大局限性。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只是在小学经历的映像不深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初中和高中都在中考及高考的逼迫下而把这类课当做考试科目来学习,看报道说由于就业压力越来愈重,学习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孩思想课面临危机!不过他们放弃道德培养后换来的就业率是否可靠呢?反正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就业,我也庆幸我小学时学过几年道德课,不然这论文没法写了。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一优遮百丑”;惨痛的应试教育往后,在高中对于理科生来说,差不多进入了人文素质培养的真空阶段!怎天只为了高考那两天的效果而放弃思考其余事情的时间,这样的教育,对我们以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富强有多大推进在此先不谈了;但是它对学生以后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毁灭性打击的!在此教育情况下学生常常无暇深刻的去想除了高考以外的事这就导致了高考以后一些同学感到迷茫、徘徊、害怕。当真正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时,对大学生活的强烈不适应,感到很迷茫!开始对高中只读书不生活的环境的留念。这是很可笑的,就像一个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每天由他人安排,与外界脱离,当他们真正刑满释放时,又想回去。所以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奇怪,在高中时一心想上大学,到大学后又开始想回到高中时代去。因为学生在人文素质太低了!过多的去考虑“事”而不考虑“人”。使学生现在换上“恐人综合症”,对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徘徊到害怕!这就促使他大学很可能主观回到高中阶段,又开始以应试为目标的学习,以此来逃避这样的生活,跟可怕的是肯定会出现许多在大学阶段无作为的人,他们由于迷茫困惑及懒惰,会采取既不学习文化,也不学习生活的人,怎天睡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正在变成“少年养老院”。谈何建设国家,创造价值。这就是从小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之害!刚刚说了,高考过来的学生都有“恐人综合症”,这就使大学人文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他的为以前落后的人文培养买单;另一方面,他得在4年里培养一个具有高于普通公民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呵呵,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嫌。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大学生如果都不能有良好的素质,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那些一天为生活奔波只求三餐温饱的人注意素质呢?所以说这个任务重,但还是必须完成的。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多了,但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方面泛泛而谈。说的观念往往和我们见的不一样。当然,有总比没有好,至少给我写这篇论文借以反思“人文”的机会。大学即有学校的气氛,又有社会的气氛,学校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人文宣传必不可少。只有校园有一个强烈的人文气氛才能使大学逃出高考之前的“人文”缺失。所以大学不能将人文教育摆在课堂上,要让他充满校园。有人会说,大学是个社会,社会才是培养我们人文素质最好的老师;但是社会培养的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拜金主义、虚情假意、势力浮夸···········也许这样的人文离校后能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但这样是社会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社会。弊端不断被主流大学生不断强化,那社会谈何进步。3.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基本上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