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命题立意】本题依托西周末年“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1、2)【试题解析】“烽火戏诸侯”反映周幽王利用分封制的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作战。由于幽王“烽火戏诸侯”,当犬戎入侵的时候,没有诸侯肯来救驾,周幽王战败死去。B项非“宗法制引发”,C项君主专制时代不对,D项申侯并不是维护了宗法分封制。【试题答案】A2.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命题立意】本题以先秦百家争鸣作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试题解析】材料体现统治者“君”对“民”的爱护,可以判定是儒家的主张,而A是道家的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D与题干内容不合。【试题答案】C3.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A.用天来限制皇权B.用天来加强君权C.加强中央集权D.使儒学处于独尊【命题立意】本题以汉代董仲舒儒学作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试题解析】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答案】A4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西汉宋朝经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命题立意】本题以西汉、宋朝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学习经学内容的变化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把握宏观历史背景的能力。(能力1、2)【试题解析】A项陈述的事实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B项陈述的事实缺乏明确的时间概念,D项发生在宋明。【试题答案】C5“吃醋”一词源于《隋唐嘉话》的一个典故:唐太宗赐给官员任瓌两名宫女,任瓌之妻柳氏坚决拒之,唐太宗遂召柳氏觐见,让宫女端来一杯醋,谎称毒酒,威胁柳氏若不接受皇命就将之赐死,柳氏毫不犹豫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唐太宗也无可奈何。柳氏这样做主要表明了A唐代社会风气开放B唐太宗开明专制C唐代社会经济繁荣D唐市民文化熏染【命题立意】本题叙述了《隋唐嘉话》的“吃醋”典故,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1、2)【试题解析】“吃醋”典故说的是柳氏这位妇女敢作敢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B项中“唐太宗”是外因。C项经济繁荣与材料缺乏直接联系,D项市民文化熏染与材料缺乏直接联系。【试题答案】A6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命题立意】本题以朱熹对“贪”的看法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说明了其根源所在:“人之性易得偏”。A、B、C项均不是对朱熹观点的正确反映。【试题答案】D7.(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