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获取体验;穿针引线,品读语言《巨人的花园》教学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彭静一、教材分析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情感目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设计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结合四年级年段训练重点,我力求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新课程新理念、年段特点。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我以花园前后的神奇变化——感受童话的特点、魅力为主线,采用创设情境,教师导读,自主探究,引发想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重点的突出: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探究和分层朗读让学生深入感受巨人醒悟前和后具体的言行、心理、态度,进而明晰地体会出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落实重点内容。难点的突破:在落实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朗读、想象、语言渲染、不断创设情境的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花园、巨人的前后变化,领悟出对比的表达方法,突破难点。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