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摆在突出位置。明天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就是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生产力的水平如何,就看今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校教育不得不反思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江泽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后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教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理所当然的充当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一大批创造型人才的主要角色。何谓创新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新意的见解,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一. 指导学生多角度审题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和关键,它对整个写作过程起着导向性作用。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读懂作文题目或材料,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审题。如初中课本第四册中有这样一则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林林去年上学,家离学校不到十分钟路程。在厂里开小汽车的爸爸,三天两头用小汽车接送林林。最近,林林对爸爸说:“还是和同学一道走路有劲,爸爸,你不要用小汽车接送我了。”乍一看材料,学生第一感觉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把握,思路无法打开,笔者就启发学生思考,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所处的身份有什么代表意义?他们的言行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利弊关系?造成了那些正面、负面影响?老师的点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对材料产生了多种见解:从爸爸角度看,①.爸爸的出发点是关爱子女,但爸爸的做法是一种假公济私,有损于集体的行,②爸爸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惰性,从小有一种优越感,讲派头、比排场……;从孩子最终不让爸爸接送了这一角度考虑,小孩子纯真、无邪、可塑性强。 由此可见,对一则材料从多角度分析,立体思考,有利于打开思路,形成多种不同见地。学生学会了此种方法,就能较好的从总体上把握住题目和材料,为写作的成功奠定基础,多角度审题,能使学生大大扩展写作的范围,游刃有余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阐述角度,改变那种思路单一、思维狭窄,无话可说的被动局面。学生一旦能够自主地多角度中选择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