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营中学语文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朱光荣 审核:朱光荣授课人:朱光荣 授课时间:2014. 班级: 九(1) 姓名: 小组:课题:《行路难》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学法指导】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并达到熟读成诵。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领悟诗歌情感。【知识链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天宝元年,他 42 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 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学习流程】一、导(4—5 分钟)(一)导入课题: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二)导入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自主研讨,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三)导入学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是:备 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并达到熟读成诵。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领悟诗歌情感。二、学(15 分钟)(一)自学:(利用学法一完成目标二)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的大意。2.读准字音和节奏。(二)互学: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法二完成目标一)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 李白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