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青海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 况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总面积约 72 万平方公里。全省属高原地形。北部为祁连山区,海拔 3000~4000 米;中部为为柴达木盆地,地热低平,标高 2675~3200 米,属沙漠半沙漠盐沼区;南部为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等巨型山系,海拔在 4000~5000 米,属高原荒漠草甸区。铁路有兰青海线和青西线。后者沿青海湖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南下,现已通车到格尔木市。公路以西宁市为中心,通至各州县及西藏、新疆、甘肃等地。 本省煤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祁连山区的大通河流域,及柴达木盆地北缘。其中已经探明的重要矿区有鱼卡、聚乎更、江仓、热水、大通、大煤沟等。含煤地层时代较多,自下而上为石炭纪、二叠纪、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其中以早中侏罗世为主。历年来,剑处累计探明储量为 446940 万吨,截止 1993年底,尚有保有储量 438094.8 万吨,预测储量为 3804184 万吨,其中可靠级预测储量为 1447219 万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石炭系:全省分布较为普遍,但具有开采价值的含煤地层,集中在祁连煤田和“柴北”的旺尕秀、欧龙布鲁克山南北坡一带。在祁边山区,上统太原组及羊虎沟组,厚度 200~250 米,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层数最多 7~9 层,一般 2~3 层,厚 0.4~4.5 米,结构简单至复杂,间距变化大。在“柴北”上统扎布萨尕秀组及克鲁克组总厚达 1100 米;含薄煤 10~20 层,0.4 米以上 4层,最厚 2.50 米。南部的唐古拉山区下石炭统分布广泛,属局部含煤沉积,含煤 2~10 层,最厚可达 5~6 米,不稳定。二叠系:见于本省西南部开心岭至乌丽一带,下统为开心岭群,局部含煤,上统为乌丽群,由火山岩和灰岩等组成,含煤 5~10 层,一般层厚 0.5~15 米左右,结构复杂。上三叠系:分布于昆仓山、中祁连和北祁连山区,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薄煤层,属河、湖相沉积在昆仓山区为八宝群,祁连山区为默勒群,可与我国北方处长群相当,厚1500~2000 米。默勒群可分为下、中上三岩组、煤层赋存于上岩组的中部,煤层层数多而薄,稳定性差。现经开采的有多隆煤矿和完卓,轮洞沟矿点。在多隆煤矿含煤 4~6 层,厚 0.50~1.20 米。中下侏罗统:是省内主要含煤地层,属陆相沉积。煤田集中在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尤以大通河流域的木里煤田为重要,在昆仑山、积石山区也有另星分布。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和含煤性的差异可分为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