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对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求。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科学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合理方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09 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 1.3 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2149 家,下辖门店 13.5 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 25.3 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 38.8 万多家。2009 年,全国药品批发企业销售总额达到 5684 亿元,2000年至 2009 年,年均增长 15%;零售企业销售总额 1487 亿元,年均增长 20%;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药品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升。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2009 年,药品百强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 70%。连锁经营发展较快,连锁企业门店数已占零售门店总数的 1/3,百强连锁企业销售额占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 39%;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逐步发展,扁平化、少环节、可追踪、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模式比重开始提高。社会作用不断增强。2009 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约 400 万人,占城乡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的 5%;各类药店提供销售及服务约 130 亿人次,较 2005 年增长33%,在方便群众购药、平抑药品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药品流通骨干企业成为药品储备和应急配送主体,不仅确保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药品需求,而且有效保证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和“ 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药品供应。药品流通行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性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实行的以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