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才能备好课?一、 备课须“三知”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 “三知” 。 1、 知教材 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选入中学课本古今中外的写“梦”的文章,如果我们把它割裂开来孤立的理解,教学效果就不那么好;如果通盘考虑,深知其意,又能结合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效果定然及佳。如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是对名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但梦惊醒后即感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发出伤感的慨叹。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将月”是由古人的显赫功绩,想到自己沦落失意,功不成,也不就,而寄情酒月,寻求解脱。杨朔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既是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也是作者自身意愿和高尚理想的表白。而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发的一连串“梦想”,正是由虚荣心酿成的散发铜臭气的梦;正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悲剧的必然结果。把这些写梦想的文章向学生作深入的比较,而后让学生写篇作文,正题为“梦的启迪”,副题让学生自拟。这样读写结合,比较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双丰收,一举两得。当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进行比较。 2、 知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反感生怨,这就是脱离学生的基础、心理、要求的实际所知;相反,有些内容,教师较熟悉,胸有成竹,只写简案,把时间花在了解学生,倾听意见,改进方法上,由于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的选用也适合他们的口味,结果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听得有趣有味,教学效果就好。可见,了解学生的重要。 知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