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孙家湾中学 刘小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一、认真钻研新课程新标准,领会教育创新精神。众所周知,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某些不足:在内容上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在方法上单调死板,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几乎空白,因为验证性实验只重视知识、重视模仿思维而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启迪,思维活动停留在问题的局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它是导致我国高中生在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高中物理教材新课程(人教版),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都有所增加,其中学生实验有 23 个(增加的 6 个实验)和 20 多个主题性研究,其中有多个是探索性实验。因此可见,在新课程增加多个探索性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二、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思维处在积极、敏捷、兴奋、高效的状态下就会产生创新的冲动意识,这就是创新意识。要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创新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上课时,仍然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我们要改革旧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课堂营造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干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