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产生的心理学分析 1.错别字的分类及其特点据某些心理学的研究,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字与别字,大约可分成四类。错字:(1)增添个别笔画,如步—步;(2)丢失个别笔画,如真—真;(3)改变字形的部分,如游— (4)改变字形的组织,如联— ;别字:(1)音别字,即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如记帐—计帐;(2)音形相近而字义不同的别字,如遵守—尊守;(3)形别字,即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字,如招待—招侍;(4)双音词的义别字,即前后两字互相交替的字,如休息—息休,或其中一字用近义的字代替,如冒险—冒危(危险)。有关研究表明,从某些典型性的错误情况分析,学生所产生的错别字大致有下述一些特点:(1)错字的多少与年级的高低成反比例,别字则先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速上升,经过一个平稳阶段,再减速地下降。(2)错字出现的频率与字的笔画、结构有关。初学识字的儿童对笔画较多的字容易产生错误;笔画少而简单的字,易产生增笔错误;笔画多而复杂的字,易产生减笔错误;笔画较多,但可以分解成简单的组成单位的字与笔画较少而不能分解的字,无论是掌握速度与牢固程度都极其接近;字形结构复杂的字,错误率最高。(3)总的来看,错字比别字多,错字中,以形错字最多,形错字则以笔画错最多,笔画错又以增笔和减笔,特别以减笔错最多。别字则以音别字占多数。(4)从错字发生的部位来看,字形错的部位大多不在整个字的大体轮廓,而在细节部位来看,字形错的部位大多在细节隐蔽部分,如摘— 。由偏旁部首左右合成的字,错误多发生在左右互移上,如知— ;上下合成的字,则一般不发生上下关系颠倒的错误。偏旁部首相类似的字,常产生互相代替的错误,如犭 才,衤 礻等。带有口、 、 等笔形的字,常在其内部出现增减笔画的错误,如香— ,点— ,国— 等。2.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学生错别字的产生是受汉字本身特点及教材教法体系等客观条件所制约的。学生的认识特点,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第一,汉字的特点和性质。这在上面已多次提到过。第二,教材安排不当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记忆规律,没有针对儿童知觉不精细的特点,对难字、易错的字作预防性的指点,又未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对字形差异点作比较分析等。第三,在儿童方面,对字形没有形成正确的分化,只有模糊的印象,书写时就易发生错误;音、义、形联系未巩固建立,字义理解错误或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