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并能解释气孔对水分和气体进出叶片的控制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2、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临时切片;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能运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等知识,解释生活中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3、 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以及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二、教学重点描述叶片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保护森林的意识。三、教学难点1、 通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建立植物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2、 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进出叶片的机制。3、 认识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树立保护森林的观念。四、教具叶片的结构永久切片、课件、气球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一株玉米、水稻、大豆等植物生长旺盛时一天的需水量及干旱季节抽水机抽水灌溉农民挑水灌溉的画面。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水呢?它们每天喝这么多水到哪里去了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请跟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二)、师生合作学习:你想知道植物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吗?先让我们了解叶片的结构。设计学生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目的: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先让学生观看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演示实验,同时发给每组一些菠菜叶做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他们正确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教师提问:你们做的切片与永久切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你们能找出原因吗?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在显微镜下分清表皮、叶肉、叶脉,上下表皮的细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解答。如“怎样区别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三)、形象比喻,实物演示,突破难点。刚才我们已经熟悉了叶片的结构,如果把叶片的结构看成我们的教室,用砖头砌成的墙壁相当于表皮,墙壁外用一层透明的薄膜包起来,防止墙壁被淋湿,则薄膜相当于角质层;门窗相当于气孔;教室内的课桌相当于叶肉,里面有很多叶绿体。学生将采集的叶对光观察,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生:透明的“筋络”)如果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