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学总结初一年级所谓生态文明 ,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代替对抗,人对自然的依赖亦应是征服与掠夺代之于有序补偿和保护,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作为能动者的人类不仅要追求满足自身发展或当代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能量,也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生产力,以及为恢复和增强环境生产能力所需给予的能量补偿和保护,以便保障未来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仅追求物质的享受,也需要非物质化的人文精神陶冶和回归自然的情绪感染,以促进自身生命力的健康发展。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的教学中,我总结的经验如下:一、结合教材内容,正确理解生态文明人类从敬畏、崇拜到改造、征服,最终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逐渐形成了生态文明意识和理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在价值观方面,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其他生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应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方面应主动为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参考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二、围绕实践活动,开设活动小组目前的中学现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资源,积极建设第二课堂,成立实践活动小组。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以他们为生力军,成为校园生态文明的小小宣传员和倡导者,以带动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比如在第 32 页的实践活动(根据你所了解的情况,从民族服饰、传统饮食、民间习俗等方面向同学介绍一个你熟悉的少数民族),学生根据自己民族和喜好自由组成活动小组,收集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汇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贵阳的情感也增强了。三、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1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学生,究竟可以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些什么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拒食野生动物”、“提倡观鸟,反对关鸟”、“提倡垃圾分类投放”……小事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