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老师准时聚在一起,讨论最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体研讨商量解决策略。 一、针对教材中没有出现概念等问题,共同整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一)、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2、圆柱的侧面: 圆柱的周围是一曲面,叫做侧面。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S=CH 3、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4. 圆柱的体积:把圆柱体的底面分成许多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体切开再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来越接近于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体的高。如果用 V 表示圆柱的体积,用 S 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 表示圆柱的高,则圆柱的体积为: V=SH (二)圆锥的特征 1. 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用 h 表示。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锥形容器的 3 倍;反过来说,圆锥形容器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三分之一,即 V=1/3SH 二、针对最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研讨 (一)出现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混淆。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圆柱的体积公式,前者是底面的周长×高,后者是底面的面积×高。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当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 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与前公式混淆。 2、圆柱的体积公式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混淆, 后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们虽然通过课件进行了演示,还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把倒满水的圆锥里的水倒在圆柱里,刚好可倒三次,,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满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系。但是在作业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忘了三分之一。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能力较差。 本单元的难点是解决等积变形的应用题。例如: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25.12 米,高 2.1 米,把这些小麦装入底面半径是 2 米的圆柱形粮囤正好装满,这个粮囤的高是多少?这是比较典型的等积变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