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赋》教学设计一、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课文《骆驼赋》。2、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浩 hàn( ) róu lìn( ) míng( )记 pán shān( ) chuān( )流不息 zhě( )皱(2)、《骆驼赋》中“赋”的意思是 ,本文的主人公是 二、整体概括,感知大意。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讨论明确: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说明这篇文章是回忆性的;③“31 年前”“听说”“铭记终生”强调故事的震撼力量,激起读者急于读下去的愿望。)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故事的起因部分,其他同学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故事的起因:2-7 段。)3.骆驼得救了吗?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故事的发展部分,大家还是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故事的发展:8—17 段。)4.指名朗读 18-23 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部分内容。5.梳理刚才的三段文字,将它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再提炼,使之更简洁。指名板书,全班共同修改订正。 6. (示例: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只剩两桶水,而此时一峰骆驼因渴倒地。在是否救助骆驼的问题上,葛队长和驼工范介民发生了矛盾,最终他们放弃了骆驼。到达据点后,驼工去寻找骆驼,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或: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点,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说与写往往是脱节的。因此设计此环节,让学生明确概括、提炼故事要点的一般方法,通过板书来强化学生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提示: 1.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如第 10 自然段对骆驼的描写: “支撑”“站立”“迈着”“追赶”和“顽强”“毅然”“蹒跚”写出了奄奄一息的骆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让人潸然泪下。 再如第 14 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 “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 2.第 6---7 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另一方面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留念、不舍。3。修辞和标点的表情达意。 “可大家的腿像灌了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沉重的脚步、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