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2、学情分析:经过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但面对现实性更强的收入分配与公平问题,在理解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② 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在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落实措施;③ 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2)能力目标①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② 提高学生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③ 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4、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难点:① 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②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5、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展示设备二、教法与学法(依据将在教学过程中分析)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②自学阅读和讲授结合法③讨论式教学法2、学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学习③合作学习三、过程分析(五个方面)【经典故事,导入新课】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