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深化低年级习作教学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它体现出来的新精神、新理念,对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起步阶段的小学低段习作,语文课程标准称之为“写话”,这个定位为小学语文低段的习作教学明确了目标。写话,即意味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从写话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和兴趣。一、抓好读写结合,奠定习作基础读写结合是行之有效的传统作文教学经验。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小抓起,使其早日养成读书──习作的习惯。虽然低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优美课文,谈谈体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如,为什么喜欢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好在哪,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受到什么教育,得到什么提高等等。就拿课文《小小的船》来说,当学生读熟会背,已达到入情入境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坐在这只小船上在空中遨游,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心情怎样,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尽管他们是三言两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抓住契机让他们写下来,从而打下“读书──思考──欣赏──习作”的好习惯。二、加强日记练习,养成习作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日记、周记正是学生自主习作的最佳载体。刚入学的孩子,长期的拼音、识字教学,使他们在入学前就已有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陷于停顿状态。为了不错过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提倡“识字、阅读、习作”三线同时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已有经验,在学生拼音学完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由表达出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哪怕学生只写一句话,只要句子通顺,符合情理,我们都要给予表扬,激励他们有更高的自由表达兴趣。尤其对于习作有创意,内容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