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案例【背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文章,文中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读之令人心驰神往、不忍释手。面对如此美文,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教师愉悦地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与韵味,并在精神世界的崇高境地里,潜移默化地充盈自己呢?为此,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感受、体验、发掘、探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过程】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鸟》的音乐。(一些学生开始被吸引,渐渐地,喧闹的教室变得静寂了。)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作者拜访的其实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等自然界的朋友,真切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之后,师接着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本文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让人不忍释手、回味无穷。的确,散文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品味那份美吧!请精读课文,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妙,哪些段落是我特别欣赏的,在课文旁边做上一些批注。然后以“我喜欢文中词(句、段、某景物等),因为它”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从修辞、句式、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表达感情等方面来谈)。(学生开始或静心思考,或认真品读,或口中念念有词,或在书上圈点勾画、不时奋笔疾书。几分钟过后,已有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生1: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两句话,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鸟、露珠都写活了。特别是其中的“打”、“唤”、“交换”三个词,更加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的热情和友好,其实它们都是我的知己。师:你从修辞方法和用词入手,理解很独到,不错!生2:我喜欢文中的古桥,因为它默默奉献,持之以恒,有着坚韧的灵魂。生3:对,我也喜欢山中众朋友中的古桥,因为它“德高望重”,“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好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都亲吻着、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给人一种特有的亲切感。生4:“躬”字还写出了古桥本身特有的姿态,很形象。师:这样的古桥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容易亲近。生5:我比较喜欢白云,因为它能用“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