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而 01 乎 02 其 03 且 04 所 05 为 06 焉 08 也 09 以 10 因 12 于 13 则 14 者 15 之 16 与 17 何 18 乃 19 若 20 然 21 矣 22 (注:数字表示在本材料中的页码) 而 1、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却”,例如: ⑴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⑶ 门虽设而常关。 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⑸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⑺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连词,表修饰,用在偏正关系中,译为“着”、“地”等,或不译,例如: ⑴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⑵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⑶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⑷ 朝而往,暮而归。 ⑸ 掩口胡卢而笑。 ⑹ 吾恂恂而起……则弛然而卧。 3、连词,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译为“如果”、“假使”,例如: 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⑵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连词,表并列,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 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⑵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⑶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⑷ 秦师轻而无礼。 ⑸ 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⑹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5、连词,表承接或递进,译为“而且”、“并且”、“就”、“然后”或不译,例如: ⑴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⑵ 余闻而愈悲。 ⑶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⑷ 灭滑而还。 ⑸ 为坛而盟。 ⑹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⑺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⑻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⑼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6、连词,表因果关系、目的关系,译为“因此”、“因而”、“然后”,或不译,例如: ⑴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⑵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⑶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⑸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通“如”,作“好像”、“如同”讲,例如: 军惊而坏都舍。 8、通“耐”,作“能力”、“能耐”讲,例如: 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通“尔”,作“你(的)”讲,例如: 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⑵ 若欲死而父。 ⑶ 而母立于兹。 ⑷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⑸ 竖儒,几败而公(你老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