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知人论世——了解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 340——约前 278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 1953 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 21 年 ( 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 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屈 原 的 作 品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 原 的 作 品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 楚 辞”释义:“ 楚 辞”释义: “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是我国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想像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充满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它在诗歌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 、司马迁解释为“离忧”,认为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发愤抒情)。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遭遇忧患苦难而作辞)。 2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骚”释义: •“ 兮”使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