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中强调的“过程”一词,指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再现过程。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才显得生机勃勃,学生才会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与我们学校所倡导的“生命课堂”理念不谋而合。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既了解所学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又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探究知识的能力,一举多得。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及“三线合一”的性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完成了一些操作推理之后,侧重于让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我感觉到新课标教材中对学生解题步骤书写的规范程度要求比较放松,但是我总是认为如果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书写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经过近一个学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我们班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难,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解题步骤的书写。 教学实践中,提倡数学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学会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在小组合作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的不够充分,致使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我用的还不够多、不够丰富,应该多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另外,课堂练习题可以尝试多梯度的设置,这样能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然他们会有吃不饱的感觉,通过这样设置的习题,培养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