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数的倍数、100 以内某个数的因数。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情感目标: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约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我们学过哪些数?学生自由发言。师:对,0、1、2、3、4……都是自然数。除 0 以外的自然数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数。【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研究的对象,使学生探求新知。】二、教学倍数和约数的意义1.谈话:课前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了 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纸片拿出来,分小组进行操作。要求:每次用 12 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且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2.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3.集体交流时让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摆法。(学生可能会出现 6 种不同的摆法,实际应该是三种。如每排 3 个,摆 4 排与每排 4 个,摆 3 排。这其实可以看成是同一种摆法,可以借助课件演示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其实是摆放的位置不同,方法相同。一个是横着摆,一个是竖着摆)提问: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可以用怎样的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同时教师板书:(12×1=12、6×2=12、4×3=12)并用课件显示摆法。追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比较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得数都等于 12)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得到了 3 种不同的乘法算式,且答案都等于 12。那 6、2、3、4 等这些数字与 12 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 70 页,自学 70 页下面一段话,看看谁先找到答案。4.教学“因数和倍数”。⑴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什么叫倍数、因数?⑵ 学生交流。(12 是 4、3 的倍数;3、4 是 12 的因数……)谈话:那 12×1=12 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可以怎样说呢?⑶ 教学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 让大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再来出一道?⑷ 提问:在 4+3=7 中我们能说 7 是 4 和 3 的倍数,4 和 3 都是 7 的因数吗?学生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倍数和因数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