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的教学与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夏辉辉2018 年 4 月一、关于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一)从能力到素养•1. 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是考试与命题的指导原则,包括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等。对价值观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对历史解释质量的评判实现的。 (一)从能力到素养•2. 必备品格 •主要指具有历史思维的品质和境界等,即以史为鉴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特质、家国情怀的情感素质和认知高度、人文素养的历史内涵和质量层级、批判性思维的理性程度和表达方式等。 能力综合后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一)从能力到素养•3. 关键能力 •理论能力、释读能力、时序能力、方法能力、评价能力 、论证能力、叙述能力、解释能力,其中核心是解释能力。 •能力的综合性特点;关键能力与观念、品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键能力是观念与品格的能力表现。 (二)指向素养的命题• 选择题:• 反映对历史的认识程度才叫选择,不能把选择题变成简单的判断题。(正误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主观题:• 主观题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主观,不去重复已知才叫主观。借助已知探索未知,获得新知,重在探究的路径、方法、质量等。 (三)指向素养的考试内容如何构成 ?• 以课标知识体系为依托• 以学科素养为目标• 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以必备品格为核心• 以关键能力为基础• 通史视野(长度)• 专题认识(深度)分解整合重构内容综合相互烘托高考 26 题考查的内容依托与立意•考查主题不变:唐宋时期•考察立意变化:•2015 年以前,以“唐宋变革”为内容立意•2016 年以后,不再以内容为中心,而是以素养为中心( 2013· 全国Ⅱ卷 ·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 2013· 大纲全国卷 ·14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 .增加赋税 B .澄清吏治 C .培养人才 D .充实边防( 2014· 全国Ⅱ卷 ·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