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国画教学法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博大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操。在历史上,中国画以其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深受画家及老百姓的喜爱。本人认为中国画教学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因其丰富多样,易于入门又深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我们所探索的少儿国画教学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让少儿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用传统国画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对少儿智力的开发以及创新意识,创作才能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具有非凡的意义。 早期的绘画训练是发展少儿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少儿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都大有裨益。中国画在内容表现上丰富多彩: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皆可入画。在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上丰富多样:一般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两大类;其中,工笔画又分为白描、工笔淡彩与工笔重彩,而写意画又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有别于一般摄影,是作者对生活的提炼与再创作,而不是简单的再现。我在多年的创作之余,利用周末与寒暑假时间,指导了大批儿童学国画,体会了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的乐趣,同时也总结出点滴经验。一.中国画教学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1.中国画中写意画的特性与儿童画的特征的巧合 苏东坡有诗说:“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小孩子在学画画的开始,恰恰追求“似”,画啥像啥。画个苹果像个苹果,画个柿子像个柿子,画牛像牛,画羊像羊……。但是,小孩因其年龄小,技法不成熟又总是画得“不全似”。这种追求“似”又不能画得“十分似”的矛盾,正好吻合了中国画写意画的特点与要求。那么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正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生活情趣和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种表现形式即写意画为主。而小孩子天真的思想、表现手法的大胆、笔法的稚拙、对表现对象的造型要求不严格,又容易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感。这种特别的美感从某个角度上来看与成人对中国画的追求刚好暗合。2.中国画以其易入门、易出效果的特点深受欢迎 作为美术初学者的入门课程,中国画特别是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往往寥寥数笔就可表现出丰富的世界,梅、兰、竹、菊、杜鹃、牡丹、鱼儿、鸟儿,往往小孩子一学就会,一学就像,小孩子的天性好动,耐心不够,喜欢受到表扬,喜欢有成就感。相对于素描、速写等其他画种,中国画具有易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