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本节课的数学活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数学活动内容:活动 1:用火柴棍摆放图形,探究火柴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活动 2:探究月历中数字之间所蕴含的关系与变化规律。(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两个数学活动将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法时行化简,是整式与整式的加减应用。两个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整式与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 1 核心问题是是寻求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棍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的本质是变化与对应,由于观察图形时的角度不同,规律的显现方式不同,得到的表达形式不同,但经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后得到的结论是唯一确定的。活动 2 应用整式的加减探究月历中数字之间的规律:一是月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二是由数字规律引出运算规律,应用整式的加减进行化简,表示出一般规律,三是如何设字母可以简化表示方法和简化运算。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但良2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没有形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及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用整式表示所发现的规律。2.会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归纳出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拼图等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整式和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五、课时设计本节课设计 1 个课时,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活动 1:15 分钟,活动 2:15 分钟,课堂练习:10 分钟,课堂小结 5 分钟.六、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3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