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3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 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 4 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 六 · 六”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1931 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教师节宣言》并提出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3项目标,并议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鉴于“六 · 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 八•二七”教师节——国民党政府 1939 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 月 27 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 五•一”教师节—— 1951 年,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 6 月 6 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 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 1 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我国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 1957 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所以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 “ 九•十”教师节——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 1985 年 1 月21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 10 日为中国教师节。公历 9 月 10 日,是我国的教师节。确定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 9 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 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