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岳粹洪)陈粹芬陈粹芬编辑词条陈粹芬,孙中山的二夫人。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陈粹芬别名瑞芬,四姑出生地中国香港原名香菱祖籍中国XX省同安身份孙中山的侧室目录1基本介绍2革命传奇3出走与回归基本介绍编辑本段陈粹芬陈粹芬,原籍福建厦门同安,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的屯门,因排行老四,故人称陈四姑,她原名香菱,又名瑞芬。革命传奇编辑本段1883年底,孙中山与同乡好友陆皓东一起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教名为“日新”,后来又改为“逸仙”。1884年5月26日,18岁的孙中山与17岁的卢慕贞结婚。1891年3月27日,26岁的香港西医书院四年级学生孙中山,与40多名教友在香港创立少年会,并设立“培道书室”。孙中山在署名孙日新的《教友少年会纪事》中介绍说,“道之不可无培也”,之所以要设立“培道书室”,是因为“每见教中子弟与恶少交游,以致流入邪途而不悟”。这一年的10月20日,卢慕贞为孙中山生育了长子孙科。同样是在这一年,孙中山经香港西医书院同学陈少白介绍,与19岁的教友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相识并开始同居。父母双亡的陈粹芬,在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比自己大7岁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成为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但是,孙中山与陈粹芬的婚外同居,确实是违背了基督教所提倡的一夫一妻制。1900年8月21日,也就是日本明治三十三年8月22日,神奈川县报送日本外务省的密报中提到,孙中山当天晚上与住第1页共6页在山下町的张能之、黎焕墀、谭发、赵峄琴以及“孙的妾(日本人)”一起,在横滨市相生町二丁目嘉以古餐馆参加送别宴会。在场的中国人当场筹资300日元,交给孙中山充当革命经费,孙中山于第二天便离开横滨前往上海。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所娶的多名日本籍妻妾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出生于1888年的大月薰。1898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初次见到大月薰时,她才刚满10周岁。孙中山向大月薰的父母求婚时,对方以女儿年龄太小为由加以拒绝1903年,38岁的孙中山与16岁的大月薰结婚。婚后不久,孙中山离开日本前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回到日本看望大月薰并参与组织同盟会。1906年,大月薰生育了孙中山的女儿宫川富美子。1907年3月4日,孙中山收取日本政府7000元赠款离开横滨,从此再没有回到大月薰的身边。大月薰此后两次改嫁,宫川富美子从小被送给另一个家庭收养抚育。在与大月薰结婚生育期间,孙中山还与日本横滨一位名叫浅田春的少女保持着情爱关系。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情侣陈粹芬,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褪子在《我对辛亥革命的回忆》中,曾经有过十分传神的叙述:宫崎寅藏的哥哥宫崎民藏一边称赞陈粹芬一边对宫崎褪子说,“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你看她声音之大,应该向她看齐才对。”1936年3月20日,《逸经》第2期刊登冯自由的回忆文章,其中谈到孙中山“颇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这里的“乙巳”,指的是孙中山一边在日本参与组织同盟会,一边让大月薰怀上女儿宫川富美子的1905年。“陈四姑”就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在自己家中排行第四的陈粹芬。1945年,冯自由的《革命逸史》第三集出版,书前有同盟会元老刘成禺题诗十首,其中第八首写道:“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冯自由在为该诗所写的注解中介绍说。“横滨日本邮船会第2页共6页社华经理张果字能之,与总理有通家之好。陈夫人瑞芬原名香菱,曾寄居张宅一年。总理居日本及越南南洋时,陈夫人恒为往来同志洗衣供食,辛勤备至,同志咸称其贤。”1907年12月1日,黄明堂、李佑卿、何伍等人的会党武装,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遥控指挥下,在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攻占镇北、镇南、镇中三个炮台。孙中山得到报告后,于3日早晨告别伴随他从横滨来到越南河内的陈粹芬,率领黄兴、胡汉民、胡毅生、卢伯琅、张翼枢,以及日本人池亨吉、法国炮兵大尉d氏,在随从卫队的保护下奔赴前线,于当天晚上9时抵达镇北炮台。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