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利用课前三分钟 有人提倡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习,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课前三分钟属于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要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是心理学研究早已验证了的道理。上完一节课,大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氧气,要走出教师散散步,做些轻微的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做,一是为了帮助大脑恢复疲劳;二是能帮助记住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这一点,在脑中是“悄悄地”发生,通常我们意识不到。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的巩固过程是一种生化反应过程,需要间歇时间。) 到了课前三分钟,学生进入教室,仍然需要休息和充裕的时间准备学习用品。因为课间活动造成情绪的兴奋和肢体的兴奋,需要平静下来。准备学习用品的过程,一能使情绪恢复平静;二能使注意力逐渐集中;三能逐渐唤起有关课题的储备内容。这时的预备活动暗示了准备上课的情景,形成学习的蓄势,无须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因此不宜挤掉准备学习用品的时间,也不宜提前进入教室,影响课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