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待优生 江西省丰城第三中学 熊浩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待优生转化待优生是实现上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富于启迪、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待优生也是可以转化的,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待优生档案,分析待优生成因和特点。转化待优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其档案,仔细分析待优生的成因和特点。如有的待优生是受影视片、小说、杂志的影响,有的则是受社会上“哥们”的影响,有的则是由于父母离异缺少必要的父母之爱,也有的是由于自身的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同为待优生,在各个年级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高中阶段的待优生就有比较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绝非教者的三言两语所能扭转。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待优生,由于各自兴趣爱好、知识构成及性格的不同,也表现出其特殊性。因此,只有仔细分析、研究待优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找到转化的有效办法。比如,在我的待优生档案中,不仅有其姓名、年龄、家长姓名、工作单位,而且有对待优生影响较大的其他的人和事及其兴趣爱好等,这就为待优生的转化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二、制定转化计划,确定转化目标。掌握了待优生的若干情况之后,要切实制定好转化计划和目标,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转化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即要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转化计划;第二,可行性原则。即制定的计划要使用可靠,便于操作,能够实施。防止计划、实际两张皮,流于形式;第三,渐进性原则。转化待优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待优生思想容易波动,具有反复性。因此,计划的制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要把转化待优生这个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近期目标来完成,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转化待优生的总目标;第四,协同性原则。待优生之所以成为待优生,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转化待优生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办到,因此,在制定转化计划时,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团队、家长等各方面都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三、转化待优生的方法。转化待优生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才能事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