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和实验湛江市霞山区东山小学 宋华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初学写作文的学生,对完成一篇作文感到很困难,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写不好,而懒得去写或不敢去写。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好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话,我手写我心”,我对此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一、讲故事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我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讲、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来?”“当然想!”听得入迷的学生早已神思向往,巴不得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这样出色的故事来。我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假日的闲暇时间自觉地去找阅读材料,把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也像老师一样对全班同学娓娓道来。学生纷纷响应。活动课上,学生的桌面上便多了许多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课外阅读材料供传阅。我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讲故事比赛。结果,很多学生都能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看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故事材料,我又让学生把看故事讲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写作文上来。读完一篇阅读材料后,我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故事写得好,好在哪里?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积累,学生初步学会灵活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会模仿阅读中的表达方式,为写好一篇作文迈出重要的一步。二、引导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初学写作文,很多学生往往感到没有材料,因而无从下笔。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文的材料,我平常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学校、家中、路上发生的事,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校园里的大榕树》,我先把学生带到大榕树下,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地观察大榕树,去摸一摸树皮的粗糙,嗅一嗅绿叶的清香,在树阴下静静地听一听风吹树叶的美妙声音,看一看树上的小动物们的忙碌活动,想一想大榕树为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和无限欢乐。在细心的观察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