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化学元素名称(转) (2011-11-03 11:28:44)转 载 ▼标签: 资料 教育分类: 网络文摘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比如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一、以地名命名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镅—拉丁文意是“美洲”。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 87 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二、以人名命名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