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世纪更需要创造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也会由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构成语文教材内容的五个板块。设置“综合性学习”对于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 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内在动力。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的直接原因。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不仅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在内容上,还整合了语言、文字、逻辑、修辞、文学等多种内容;体现在语文课本上,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功能上,语文学科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纽带,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记录世界的重要工具,而且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担负着传承人类科学和文化的重任。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块土壤,对教师来讲,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并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 会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