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子 捞 月》黑龙江省大庆市长青小学于志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黑龙江省编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四单元《我们一起去旅行》中第十课的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 WORD 文字的输入与修饰、段落调整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 WORD 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操作性技能较强。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势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造成一味达到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因此,在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童话故事入手,抓住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猴子捞月》这节课。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让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搭配能力,提高 Word 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能力目标:1.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会进行探索和研究性学习。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获得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提长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在文档的确定位置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的环绕方式。 难点: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五、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落实重难点,以《猴子捞月》这个故事为主线,选择了“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任务──自主探究、作品展示──评价交流、总结提升──素质培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至少 30 台,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备 OFFICE WORD 2003软件(剪贴画),学生机上有《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