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的评课报告兰化四校 赵艳丽《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充分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及 “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 有幸聆听了牟作林老师展示的《姥姥的剪纸》,领略了他的课堂风采:热情、活泼、传情、诗意。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他那诗般的语言,很具亲和力。师生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整个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爱,和谐的氛围。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有人甚至被赞美得忘乎所以,调皮劲上来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呀,需要我们老师去经营,去释放。课堂上流动的这股孩子气让人感动。听牟老师的课仿佛在聆听一首动情的乡村散文。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老师都激情饱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如在指导体会“我”的调皮劲时,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笑盈盈地说:捂得还不够紧,姥姥还可以看得见呢!我看你嘴角带着浅笑,一定以为自己的鬼主意得逞了。这样充满了期待和蛊惑性的语言,学生谁还不愿意来读呢。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构思精巧无可挑剔”老师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末了,老师饱含激情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他用自己的真情拨动了学生心底的琴弦。牟老师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像,指导说话,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如在体会姥姥剪纸技术高超时:先换人称读“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接着引导学生用成语形容姥姥的剪纸,如: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然后设计了如下说话训练: 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乡村,去欣赏乡亲们窗上的窗花,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的剪纸作品: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出现了这样精彩的发言: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狗像狗,剪个男孩能干活,剪个女孩能跳舞。 生: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棵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