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移植技术与动物克隆 一、什么是动物克隆?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细胞,或成年动物的体细胞,经显微手术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正常胚胎。这种胚胎被移植到生殖周期相近的母体之中,可以发育成为正常动物个体。经过核移植而产生的动物,其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完全相同。这种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 核移植技术:所谓核移植技术就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中,或者将两个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进行交换,从而可能创造无性杂交生物新品种的一项技术。 胚 胎 克 隆:使用的核供体细胞如果来自多细胞阶段 的胚胎,叫做胚胎克隆。体细胞克隆:使用的核供体细胞来自动物体,叫做 体细胞克隆。 二、两栖类细胞核移植 1938 年 Spemann 最先提出将多细胞胚胎的每一个细胞核移植到去掉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它们重新发育成胚胎的设想。 1952 年, Briggs 和 King 沿用 Spemann 的思路和实验技术,首次获得两栖动物美洲豹蛙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后代.核供体为囊胚期的胚胎细胞——实验成功核供体为原肠胚期的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实验失败 1958 年到 1962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 John Gurdon 和 Machineer 利用爪 蟾原肠内胚层细胞核移植,培育出可育的非洲爪蟾.1970 年 John Gurdon 以同样的方法,用青蛙脚蹼角质化细胞进行移核 试验,蛙卵发育成了蝌蚪。 三、鱼类的核移植 从 1961 年开始,童第周等以金鱼和鳑鮍鱼为材料,进行鱼类不同亚科间的细胞核移植获得成功,用以研究杂交细胞核与纯种细胞核在发育功能上的差异,以及细胞质对细胞核的影响. 1979 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利用鲫鱼做移核试验。他们把鲫鱼囊胚期细胞经过 385 天 59 代连续传代培养后,再将此种培养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鲫鱼的未受精卵中。到 1980 年 4 月,他们成功地培育了两尾无性繁殖的幼鱼,其中一条发育正常。 1989 年,童第周、牛满江又将鲫鱼胚胎细胞核移入鲤鱼去核的未受精卵中,实现了不同种间的核质杂交,成功地无性繁殖了“鲤鲫核鱼”新品种。 四、哺乳类的细胞核移植 1977 年,美国缅因州巴尔港的杰克逊实验室用“亚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出 7 只单亲小鼠。 将卵细胞受精,在精、卵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