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教育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因素,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几点自己的体会。一 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我结合当时正临近母亲节,设计了一节有关节日礼物的包装设计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带来礼物的的外包装进行设计,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即环保等多个方面分组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和学生课前自行搜集的材料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热情。设计出了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等等多种包装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可利用小组合作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 强化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