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已经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我们应把目光放在关注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上,去审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效度及学习氛围;去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生成新的思考与智慧。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使用范围,不可能有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应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选择数学教学方法?首先从教学任务方面来看,在感知新教材时,可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可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新技能时,可以练习法为主。其次从教学内容看,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应用题教学,可以谈话法辅之以讲解法;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可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崭新的起始概念,一般用实验法、探究研讨法。再次从教学对象来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法、引导发现法;高年级用适当讲解法、自学辅导法。 二、要把教科书用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同时,不受教科书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例如在教学“统计”中的“平均数”时,当学生得出结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时,我再让学生每人说一句能体现“平均数”这一含义的句子。 三、要把学生教活。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再去共同解决问题,我想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