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疑点 · 考点 2005 年《考试大纲》将此考点内容阐释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阅读题中,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难以明确的解释,而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态度却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这些观点或赞成、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对于考生来说,首先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容思想,所以,目前的高考题,考查这方面内容也不少。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分析概括观点”,就是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将语句、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在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我们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要点 · 疑点 · 考点 此项命题形式,或考辨析从文中得出的判断的正误,要通过上下文对比两者或几方面的观点,分析其中之一的观点是否正确。或考辨别与原文意思是否相符,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才能辨别准确。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有时放在品赏文章的内涵中,命题人往往借助多项选择形式来考查,从表面上看,是赏析语言,而实质上是在考查观点态度的把握。或考概括简答,因而要将文中的信息进行辨别、比较、筛选,抓住重要信息材料,联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仔细推敲、揣摩、分辨正误,并组织好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从 1990 年至今,每年高考都考到了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应该说,作为对考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检测内容,预计在最近几年的命题中也不会弱化或取消。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一、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2003 年全国卷,选文见第 4 课时同版块同题号)1.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 请概括说明 (4分 )答:课前热身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关键信息在第三段,“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可提炼概括出两种情况。【答案】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2.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