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文明礼貌,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具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视野。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理念。 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及信息素养。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体魄强健,坚韧乐观,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够独立生活,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能力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二、课程设置1.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教学和社会实践时间为 41 周。每周 35 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1 8 课时为 1 学分。2.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II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统一设置。选修I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专业倾向和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修 II 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办学理念、特色资源等开设。3.课程及科目设置普通高中设有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外语开设英语及其他国际交流中使用较多的语种。鼓励学生在确保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