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导 学 指 南课题故 乡授课教师胡少波单 位博才中学年级初 三时 间2015.4.22授课地点3.2【学习目标】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故乡的变化。2. 理解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 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变化。4. 在人物的前后对比中,探讨小说的主题。【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如下问题:1. 作者的社会地位及代表作品。2. 小说的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3. 了解了这篇小说的结构及写作顺序。【本课学程】一、故乡事和人的变化。1. 故乡之变回故乡时的景象与记忆中的故乡有什么变化呢? 2. 人物之变闰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他的变化,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对比的呢?通过对比的呢?通过对比起到什么作用呢?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学习笔记】小 说 文 体 知识:1、定义:小说是 通 过 塑 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 达 思 想 的一 种 文 学 体裁。2、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 环 境 和 社会环境)3、小说的故事 情 节 :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 神 态 描写。5、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三、了解最后三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尝试活动】1. 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业布置】请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学习笔记】作 者 及 作 品 介绍:1、作者:鲁迅(1881 年 9 月 25日 -1936 年 10 月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2、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