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第一篇 基础过关篇专项(六)溶解度曲线【考点突破】一、溶解度曲线1. 概念 :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 横坐标表示温度的曲线。2. 意义(1)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 且与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② 两条曲线相交的点表示该温度下 ,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 线 :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3) 面 :① 曲线以上的点 :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② 曲线以下的点 :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 应用图 G6-1(1) 点的含义① 如图Ⅰ所示 ,A 、 B 、 C 三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某物质 15 ℃ 时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B: 某物质 20 ℃ 时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C: 某物质 30 ℃ 时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 且有晶体析出。 ② 如图Ⅱ所示 ,P 点表示的含义是 。 (2)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判断及受温度影响的变化程度的比较如图Ⅱ所示 ,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3) 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及大小比较如图Ⅱ所示 ,t1 ℃ 时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不饱和饱和饱和t3 ℃ 时 ,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增大较大降低丙 > 乙 > 甲(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①t2 ℃ 时 , 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 丙溶液变为 ( 填“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②t2 ℃ 时 , 将 15 g 甲加入到 50 g 水中 , 充分溶解 , 得到的溶液是 ( 填“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此时 , 溶液的质量是 g,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③t2 ℃ 时 , 用 的方法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 温度改变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① 如图Ⅱ所示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② 如图Ⅱ所示 ,t3 ℃ 时 , 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2 ℃ 时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下同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不饱和饱和62.51∶420%增加溶质 ( 或蒸发溶剂 )t>t3 ℃变小变小③ 如图Ⅱ所示 , 将 t1 ℃ 时 ,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 t2 ℃ 后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④...